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设计意图
在幼儿的生活经历中,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一次较大的环境变迁。幼儿离开自己的爸爸、妈妈来到陌生的环境,难免缺乏安全感。同时,幼儿从“小太阳”变为群体中的一员,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改变以往的某些习惯做法,学会在集体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。本次系列活动旨在为幼儿及时提供帮助,使他们尽快熟悉并喜爱幼儿园的环境和集体生活,带给幼儿有益的尝试和生活经验,从而积极主动适应生活环境,实现顺利过渡。
活动一:参观幼儿园
活动目标
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认识教室的不同区域。
活动准备
场地安全检查
过程建议
1、教师带领孩子分别参观活动室、盥洗室、寝室及玩具区、饮水区。爸爸、妈妈可陪同参观,了解其用途及与幼儿的关系。
2、观看园内环境及了解班级的位置。
3、大家分享见闻并自由活动。
活动二:我的东西我认识
活动目标
认识自己的标记。知道在幼儿园有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活动准备
每个孩子的个人生活物品有不同的'标记。
过程建议
1、带幼儿来到饮水区,认识自己的茶杯,了解其作用。
2、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贴在茶杯上。
3、说一说自己茶杯的标记是什么样的?是否喜欢?
4、认标记拿自己的茶杯喝水。
5、告诉孩子口渴时可自行取杯喝水。
活动三: 有趣的饲养角
活动目标
知道幼儿园里有可爱的小动物,愿意亲近它们。
活动准备
饲养角里饲养小兔、鸽子等小动物,并准备动物的食物。
过程建议
1、幼儿来到饲养角,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的家。
2、摸一摸小兔、鸽子等小动物,说说自己的感觉。
3、给小动物自由喂食。
延伸提示
1、在日常生活中,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规则,如午休时不吵闹。
2、要求家长带幼儿参观几所幼儿园,丰富幼儿的经验。
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:
1、让幼儿体验在水中玩球的乐趣。
2、学说“小球躲起来了”、“小球浮上来了”、“小球飘过来了”、“小球飘走了”。
3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。
4、培养竞争意识,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。
5、商讨游戏规则,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。
活动准备:
1、在水槽中接满水;两个小朋友一个乒乓球。
2、玩水前将幼儿的.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。
活动过程:
1、师:小朋友,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!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?(幼儿自由猜测)
2、老师给你变个魔术。
老师把小球放在水里,用手划水,手不碰到球,小球随着水流的方向飘走了。老师向相反的方向划水,小球又飘回来了。
3、小朋友们两人一组,一个在水槽左边,一个在水槽右边,小朋友用手划水,手不碰到球,让小球从左边飘向右边,再从右边飘向左边。(边做边说:“小球飘过来了”、“小球飘走了”。)
4、观看游戏“小球躲猫猫”。
(1)师:小朋友,小花猫来了!(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)哇,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,这可怎么办啊?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叼走的。(幼儿自由发言)
(2)师示范游戏:双手抓住乒乓球,用力将球摁入水中,边摁边说:“小球躲起来了。”等小猫走后,师放开双手,边放边说:“小猫走了,小球浮上来吧!”
(3)师示范游戏第二遍,鼓励幼儿一起说:“小球躲起来了。” “小球浮上来啦!”
5、分组游戏。(师讲明游戏规则:听到猫声就躲起来,听不到猫叫了就浮上来。)
活动延伸:
小朋友们,在水里玩球好不好?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玩,看看小球在水里游得快不快。
活动反思:
幼儿都喜欢玩水,对于小球在水里的飘动和浮沉更是充满了好奇。这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,师幼互动,动手动脑,既开发了幼儿智力,又激发了游戏兴趣。但玩水时间不宜太长,注意幼儿安全。
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:
1、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,发音准确。
2、感受人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喜好,增进对同伴的了解。
3、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。
4、愿意大胆尝试,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。
活动准备:
教具:PPT
学具:活动前设计了一张“我喜欢的颜色”调查表;大统计表红、黄、绿、红、黄、蓝小花贴纸
活动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,引出颜色宝宝。
小朋友,今天有一些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,你们高兴吗?我们看看是谁呢?原来是颜色宝宝啊!这个是什么颜色?(师带领幼儿认识红颜色)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?
还有一个颜色宝宝来了呢?是谁呢,你们看!(出示黄颜色)你在哪里看到过黄颜色?
绿颜色宝宝也来啦?你在哪里见过绿颜色?
二、组织幼儿在统计表上,贴上自己的标记。
1、颜色宝宝可喜欢你们了,你们喜欢他们吗?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啊?
(请几个幼儿回答)
2、老师也喜欢颜色宝宝呢,瞧,我最喜欢黄颜色了,我要送一朵黄颜色的小花给它,(教师边贴边说,我喜欢黄颜色。)
3、哪个小朋友也喜欢黄颜色?请你也送一朵小花给黄颜色吧!(一幼儿上台贴花)小花的颜色要和颜色宝宝一样哦!要一边送一边说什么?我们都喜欢黄颜色呀,好高兴啊,来,拥抱一下。
4、你们想送花给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吗?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小花,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宝宝,就选和它一样颜色的小花贴在它的下面,贴的时候别忘了对它说一句话哦!
5、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送花(分组送花,送完花的小朋友赶紧坐在位置上,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送花给哪个颜色宝宝)
幼儿操作,鼓励幼儿边贴边说:我喜欢,颜色宝宝。
这么多人喜欢,颜色呀!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小朋友喜欢,颜色,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绿色宝宝。
三、说一说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。
老师喜欢黄颜色,我还能把它说出来呢!你们听,“黄颜色,黄颜色,老师喜欢黄颜色”
你们会说吗?请喜欢红颜色的小朋友起立,我们一起来说一说。(依次带幼 ……此处隐藏2412个字……和协调性。
3、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。
活动准备:
信号灯 、呼啦圈、《汽车开来了》的音乐磁带
活动过程:
一、出示教具信号灯,导入活动。
教师:(1)小朋友们,这是什么?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东西?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?它们有什么用途吗?(请幼儿回答)
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。出示红绿灯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用处和作用,在游戏中老师是一辆大汽车,小朋友是一辆小汽车。
二、创设情境,体验交通规则。
幼儿跟着老师开汽车(嘟嘟~~~~~~~~)
1出示红灯
看见红灯停一停,并且蹲下。
2出示绿灯
看见绿灯继续开,嘟嘟~~~~~
三、播放《汽车开来了》的音乐,幼儿跟着歌曲内容自由创编动作,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做情景表演(教师出示红绿灯,幼儿当小司机手拿呼啦圈开汽车)。
三、一名幼儿当司机,另一名幼儿拉着前一名幼儿的衣服当车尾,两人一组一起跟着音乐开汽车,老师或幼儿当信号灯一起参与表演(幼儿自由组合)。
四、活动结束:幼儿做放松活动。
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:
1. 观察植物的外形,知道很多植物不能随便触摸。
2. 了解一些带刺的、有硬枝的、会引起过敏的植物存在安全隐患,玩耍时要远离。
3.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,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。
4.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。
5. 加强幼儿的`安全意识。
活动准备:
1、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幼儿用书第44—45页:家中各种常见植物图片。
2、幼儿用书第46页《花儿好看不能摸》。
活动过程:
1.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各种植物图片,请幼儿选择感觉安全的植物。
(1)你认识这些植物吗?这里有那些植物可以和我们做朋友,是安全的?有哪些植物不能随便触摸,是危险的?
(2)提出问题,引出故事内容:有的植物没有刺,好像很安全,但是真的安全吗?
2.教师用情境性语言讲述,让幼儿了解有些植物看起来很安全,但有可能引起过敏或中毒。
(1)教师讲述:有一天,佳佳看到妈妈买来一盆花,看着很美,她就伸手摸了摸,她手上有个小伤口,摸了之后,觉得伤口周围的皮肤很痒,变得更红了,过了一会儿,她觉得头晕,快要晕倒了!
(2)提出问题,引导幼儿讨论:佳佳怎么了?为什么会头晕?
小结:原来有些花虽然没有刺,但碰触后我们的皮肤会过敏,起小疙瘩,很痒。用带有伤口的手去触摸植物,有的会引起过敏及感染。
(3)提出问题,引发幼儿讨论: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能随便触摸?
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,教师介绍:有些花径和叶里含有汁液,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,更不能用舌头舔尝,有种植物叫万年青,它的汁液会引发过敏,吞食后很可能会引起声带麻痹,说不出话来。
3、提升幼儿生活经验,让幼儿了解在家中玩耍时,不能扯拽植物。
引发幼儿讨论:现在我们知道了,植物虽然看上去没有危险,如果我们不好好和他们相处,它们也有可能会伤害我们。在家中玩耍时,你要怎么注意危险的植物呢?
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:
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,每天幼儿都用自己的小手做着不同的事,他们对自己的小手也充满了好奇:小手真灵巧,还能做什么?小动物的手能干吗呢?本次活动让孩子从最贴近的自身开始探索,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,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。
一、活动目标:
1.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、独特的手而自豪。
2.通过小实验,体验大拇指的作用。
3、懂得要保护小手。
二、材料准备
1.黄豆。2.PPT课件《动物的手》、《保护小手对与错》。
三、活动过程
(一)猜谜导入:小手真神奇。
师: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:两棵小树十个叉,不长叶子不开花,又能写来又能画,天天干活不说话。
(这一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,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自然的引发幼儿去关注自己的手,并由此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。)
(二)认识小手。
1.观察小手认识手心手背。
师: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?
手心里有什么?手掌纹像什么?
请你伸出两只小手,看看上面的掌纹一样吗?那你再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,看看你们的'掌纹一样吗?
小结:原来每个人的掌纹都是不一样的。
2.观察手指。
师:动一动我们的小手,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。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。
3.观察指纹。
师:我们手指头上也有秘密,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?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纹。请你仔细观察一下,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吗?
(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手,认识手的特点,对自己的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)
(三)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重要性。
1.我们每只小手都有五个手指,每个手指都不一样,但是它们都很能干。你的小手会干什么?
2.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,做起事情会怎样呢?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,体验大拇指的作用。(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,做捡黄豆、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)。
3.没有了大拇指的帮忙,你做起事情觉得怎么样?那我们现在把大拇指伸出来帮我们做事情试试看又觉得怎么样?
4.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,甚至做不好事情,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。
(在游戏中体验小手的特点、作用。陈鹤琴先生说过:儿童以游戏为生命,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,使其天真烂漫、活泼好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,应多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,以提高教学效果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游戏场景。引导孩子们动一动、说一说中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,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手指的灵活,从而产生自豪感。)
(四)观看PPT课件《动物的手》,重点观察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,从而为自己有一双灵活的小手感到自豪。
师:小朋友吃饭、画画用手帮忙,小动物做事用“手”吗?他们的手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?
师: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?
小结:动物的“手”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的大拇指,我们能很方便、灵活地拿任何细小的东西,而动物不行。因此,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小手。
(通过课件让孩子们形象地看到小动物们的手指,从比较中感受自己灵活的小手,为自己有一双灵活的小手感到自豪。)
(五)观看PPT课件《保护小手对与错》,讨论: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呢?
(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观看课件中小孩的行为,孩子们在看看说说中了解小手能做的事以及不能做的事,最后大家畅所欲言表达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小手,进一步萌生保护小手的欲望。)
文档为doc格式